歡迎您,來到5號網!

5號網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 > 預防

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?預防寶寶秋季感冒飲食推薦

時間:2016-08-16 14:22:46 編輯:5號網-zhaowei 297

寶媽們應該都知道,寶寶秋季特別容易出現(xiàn)腹瀉、發(fā)燒、感冒等癥狀。因此,做到提前預防是很有必要的。那么,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呢?小編今天來給大家推薦一下預防秋寶寶季感冒的小知識。

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?預防寶寶秋季感冒飲食推薦

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

1、季節(jié)交替時

嬰幼兒自身產熱能力差,適當給孩子多穿一層單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。但沒有理由讓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個季節(jié)。

由炎熱的夏季到秋季,氣溫不恒定,忽冷忽熱,特別是一天之中溫差較大,往往是早晚涼爽,中午悶熱,太陽灼人。如果不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,就會造成涼熱不均,易患感冒。在季節(jié)交替時節(jié),隨天氣變化給孩子增減衣服,孩子患感冒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。

2、睡覺時

寶寶踢被子不是因為淘氣。睡熱了,孩子自然會踢被子的。睡覺前,媽媽怕他涼著,蓋得比較厚,而寶寶可能會出汗。到了下半夜氣溫下降,媽媽也睡著了,把被子踢光的寶寶,此時最容易受涼感冒。

3、運動時

與成人不同,孩子的皮膚比較薄嫩,皮下脂肪少,肌肉也不發(fā)達,而皮下的毛細血管卻非常豐富,體溫調節(jié)中樞和血液循環(huán)調節(jié)中樞都尚未發(fā)育完善,對體溫的調節(jié)功能比較差,不能隨著外界環(huán)境的變化而迅速發(fā)生相應的變化。

孩子受熱或出汗時,毛細血管和汗毛孔處于開放狀態(tài),當受到冷風刺激(如穿堂風、電風扇、空調等),汗毛孔突然閉合,以減少散熱。但是開放的毛細血管如果沒能及時收縮,血流的速度仍然很快;相反,如果汗毛孔沒有及時關閉,仍然持續(xù)開放,向外散熱,而毛細血管卻遇冷收縮,血流緩慢。這會使得原本不協(xié)調的體溫調節(jié)中樞與血液循環(huán)中樞失衡加重,抵御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下降。致使孩子感冒,甚至患氣管炎、肺炎。

預防寶寶秋季感冒飲食推薦

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?預防寶寶秋季感冒飲食推薦

1、維生素A的食物   

幼兒和體弱者體內如果缺乏維生素A,其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就會下降,這就容易患感冒。經常感冒的人可適當服用維生素A,柿子、胡蘿卜等深黃色蔬果含的胡蘿卜素,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,對預防感冒有好處。  

2、紅棗水  

體質比較弱的孩子,家長可以經常自制一些紅棗保健飲料給孩子喝,有助于提高免疫力,預防感冒。  

3、富鐵食物   

動物血、奶類、蛋類、菠菜、肉類等都是鐵含量非常豐富的食物。體內缺鐵時,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被削弱,而富鐵食物可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恢復。需注意的是,補充鐵要適宜,過量補鐵尤其是鐵強化食品反而有害無益。   

4、大蒜   

大蒜所含的物質不僅能消滅某些細菌,還能抑制一些真菌和病毒。流感流行時,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,還可將生大蒜搗爛,加10倍水,取其汁液點鼻用,也可起到預防作用。   

5、大蔥  

蔥含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及鐵、鈣、磷、鎂等礦物質外,還含蔥辣素,具有較強的殺菌及抑制細菌、病毒的功效,吃生蔥有預防及治療感冒的作用。  

6、含鋅食物   

富鋅食物有助于人體抵抗感冒病毒,可直接抑制病毒增強,增強細胞免疫功能,特別是吞噬細胞的抗病毒作用。鋅在肉類海產品和家禽類食物中含量最豐富。   西紅柿、紅莧菜、紅辣椒、紅蘿卜、紅棗、紅薯等紅色食物中,富含β-胡蘿卜素,不但能清除人體氧自由基,而且參與合成維生素A,對人體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。這些紅色植物含特殊物質--抗感冒因子,可直接抵抗感冒病毒。

專家建議

秋季該如何預防寶寶感冒?預防寶寶秋季感冒飲食推薦

無論什么季節(jié),運動、活動時,要給孩子穿吸汗、透氣好、寬松的適合運動的衣服,而且要比平時穿得少。
滿身是汗時,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。不要馬上進入有冷氣的房間,更不要直接對著空調的冷風口和電扇吹。
出汗時,不要馬上給孩子喝冰水、吃冷飲。
足部,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,足部受涼也可能是感冒的原因之一。夏季尤其要避免足部受涼,比如從炎熱的室外進家,不要立即脫鞋,光腳在涼地板上跑。

「5號育兒」(:yuer5h)

5H跟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最熱標簽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站簡介|網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站敬告網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