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四季

春捂要捂到什么時候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
時間:2022-03-10 15:14:58 編輯:5號網(wǎng)-qiwen 217

聽說在春季到來之后要春捂的,這個春捂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要捂到什么時候的?春捂的話要捂哪幾個部位的?

春捂要捂到什么時候

春捂在立春之后開始,至少要10天之后結束。

  一般情況下,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—15天。這是因為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,但冬的低溫并不會立刻回升,需要至少10天—15天的過渡時間。在這期間,氣溫變化較大,如果早脫掉棉衣,頭部、下肢、手部、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,因為不適應而寒,從而導致感冒、氣管炎、關節(jié)炎等疾病。

春捂要捂到什么時候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
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
1、春捂手腕:守全身血脈

心主管全身的血脈,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。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(fā)出的穴位,能夠強化臟腑。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。

位置:神門穴在腕橫紋上,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。

針對病癥:胸痛、便秘、焦躁、心悸、失眠、食欲不振等疾病,為人體手少陰心經(jīng)上的重要穴道之一。

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,可以去除煩躁、安神定志。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脹感。

2、春捂腰眼:腎好一切都會好

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。人體陽氣的根在腎,而腰為腎之府,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,經(jīng)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。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,補腎健腰。

位置: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。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,可溫暖腎陽。

方法:除了點按以外,可兩手握拳,以食指掌指關節(jié)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,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如此連做36次。

3、春捂小腿:聚陽氣 一年少疼痛

很多老人容易出現(xiàn)偏頭痛或小腹痛,甚至出現(xiàn)惡心嘔吐眼睛痛,這種表現(xiàn)屬于肝陽虛,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,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。

位置: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,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,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。

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,腳外踝關節(jié)上方四寸的位置。

4、春捂肚臍:啟動胎息能延壽

中醫(yī)稱肚臍為神闕穴,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。

揉中法:每晚睡前空腹,將雙手搓熱,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,順時針揉轉(女子相反),每次360下。

春捂要捂到什么時候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
春捂是什么意思

“春捂”就是說在春季,氣溫剛轉暖時,不要過早脫掉棉衣,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(jié)與冬季的環(huán)境溫度,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(tài)。

冬去春來,寒氣始退,陽氣升發(fā),而人們的肌體調節(jié)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,稍不注意,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。“春捂”的原則是過猶不及,不捂不行,捂過頭也不成,掌握好“春捂”的尺度非常重要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只有掌握春季養(yǎng)生法,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。

善于養(yǎng)生的醫(yī)學家們都十分重視“春捂”的養(yǎng)生之道。民間常常流傳著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還有梨花雪”、“吃了端午粽,再把棉衣送”的俗語。專家認為,“春捂”這種民間的傳統(tǒng)習慣有一定道理。

春捂要捂到什么時候 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
春捂的正確打開方式

俗話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其實從健康科學的角度來說,“捂一捂”是有必要的。如果日平均氣溫在15℃以下,或日夜溫差大于8℃,先不要著急脫棉衣。

春捂講究“上薄下厚,重首足”。頭部、手部和腳部是人體最易散熱的部位,所以也要重點“捂”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著急摘掉帽子、手套,脫掉厚襪子,否則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。

目前正值季節(jié)交替,氣溫起伏明顯,雖然白天有溫暖如春的感覺,但早晚體感依舊有些寒涼。氣溫可以任性,穿衣不可任性,建議大家采用洋蔥式多層穿衣法,便于根據(jù)溫度和環(huán)境隨時增減衣物。
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精選文章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