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2-03-07 10:02:19 編輯:5號網-qiwen 116
在清明節(jié)的時候都是可以去祭祖的,這寒食節(jié)一般和清明節(jié)就相差一天,那寒食節(jié)的時候也可以去掃拜祭祖嗎?寒食節(jié)要做些什么事情比較好?
寒食節(jié)可以掃墓祭祖。寒食節(jié)習俗,有上墳、郊游、斗雞子、蕩秋千、打毯、牽鉤(拔等。其中上墳之俗,是很古老的,有墳必有墓祭,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(xù)魄之俗相融合,漸定在寒食上祭了。
1、祭掃
祭掃,到墓前祭奠亡靈,并打掃墳墓。民國二十二年《河南通志·睢縣采訪稿·袁可立墓碑》:"惟其后裔式微,祭掃久缺,亦大有荒涼之感焉。"清掃墓地,祭奠死者:清明時節(jié)去墓地祭掃的人很多。
2、踏青
踏青為春日郊游,也稱“踏春”,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。舊時曾以清明節(jié)為踏青節(jié),不過,踏青節(jié)的日期因時因地而異,有正月八日的,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,后來則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。
3、秋千
秋千,用途游戲用具,將長繩系在架子上,下掛蹬板,人隨蹬板來回擺動。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(shù)民族創(chuàng)造的一種運動。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(qū),因其設備簡單,容易學習,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,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。漢代以后,秋千逐漸成為清明、端午等節(jié)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并流傳至今。
早在南北朝《荊楚歲時記》就有“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”的記載,安徽、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,佩麥葉來代替柳枝。據各地史籍記載:“插柳于墳”、“折柳枝標于戶”、“插于檐插柳寢灶間”、“亦戴之頭或系衣帶”、“瓶貯獻于佛神”、“門皆插柳”,故民間有“清明(寒食)不戴柳,紅顏成白首”之說。
寒食節(jié)起源,據史籍記載:春秋時期,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、不離不棄;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重耳勵精圖治,成為一代名君“晉文公”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祿,與母親歸隱綿山,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,介子推堅決不出山、最終被火焚而死。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將其葬于綿山,修祠立廟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這就是“寒食節(jié)”的由來。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5H跟帖
精選文章
美容養(yǎng)生醫(yī)療母嬰
猜你喜歡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